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院,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,成都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,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,重庆市住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。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单位、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、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眼耳鼻喉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、永川区中医药学会会长单位,综合实力在重庆市中医系统区县中医院中名列前茅。 医院设有17个职能科室,38个临床科室和7个医技科室,有、省级重点专科8个,设置33个临床病区,引进郭剑华、周天寒、王辉武教授开设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,社会反响良好。医院有骨伤科、针灸科、耳鼻喉科、妇科、肛肠科等特色科室为代表的拳头学科群,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。医院科研氛围浓厚,先后承担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、重庆市卫计委等各级科研课题96项,获市、区科技进步奖和软科学奖8项。
四川省中⻄医结合医院是三级甲等公⽴医院,始建于1991年。经过⼆⼗余年的建设和发展,⽬前已成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保健于⼀体的三级甲等中⻄医结合医院,为省、市、区医疗保险、铁路医保及商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,中医住院医师、全科医⽣规范化培训(培养)基地,并承担了成都市"120"院前急救任务。 医院于2015年1⽉在成华区站北路81号增设北区分院,实⾏南北两区⼀体化管理模式。医院编制床位800张,开放床位1200张,拥有先进的核磁共振(MRI)、CT、DR、彩超、全⾃动⽣化分析仪等检查检验设备及各种具有中医特⾊的诊疗仪器。
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、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56年,首任所长为中医药学家、学部委员(院士)叶桔泉教授。2013年6月,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地方分院,是专业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、综合性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,同时还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、第三临床医学院、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、药物临床试验机构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、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及基地依托医院、江苏省中医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、美国心脏协会(AHA)授权的专业急救技能培训基地。2017年被纳入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项目储备库,2018年成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。
南京市中医院(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、南京市中医院互联网医院、南京市体育医院)成立于1956年,现有2个院区:大明路院区、夫子庙院区;3个分院(紧密型医联体):浦口分院(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)、高淳分院(南京市高淳中医院)、滨海分院(盐城市滨海县中医院)。现占地面积92亩,建筑面积31.1万㎡,编制床位1575张,现在职职工1902人,其中卫技人员1707人,高级职称485人,硕博士453人。 南京市中医院是新中国成立早的中医医院之一,传承金陵医派,发展到现在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,现代医技科室设置完善,急诊急救水平过硬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。2018年成为南京市人民政府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直属型附属医院,是全国肛肠医疗中心、区域诊疗中心,现有重点学科1个(中医肛肠病学),重点专科7个;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(中医脑病学),江苏省重点专科8个;南京市重点专科16个。医院有全国中医师承指导老师6人,省、市级名中医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53人;设有国医大师工作站4个、名中医工作室10个、省级名中医工作室6个、市级名中医工作室27个、及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4个、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24个。设立顾晓松院士工作站、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、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、南京市中医药现代化与大数据研究中心、南京市中医药转化医学基地、南京市普外科临床医学中心、南京市医学重点实验室、南京市临床生物资源样本库等。
深圳市中医院始建于1975年,包含光明院区、福田院区、针灸医院和科教中心"一院四区",下属机构有深圳市中医药研究所、深圳市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、深圳市中药制剂中心。医院于1995年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;1998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;2012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;2019年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医院。 医院现有职工2327人,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35人,高级职称600余人,、省、市名优中医近60人。医院医疗设备总值超过6亿元,拥有多台科研型MRI和CT机、数字一体化手术室、3D腹腔镜、四维高端彩超等高精尖医疗设备。目前,医院年门急诊量200万余人次,开放床位近1000张,年出院病人近4万人次,已成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保健、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,是深圳市中医医疗联盟、深圳治未病联盟、深圳市中医男科医疗技术专业联盟、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抗痛风联盟、深圳市中医护重视中医内涵建设,已形成、省、市重点专科梯队现有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2个(肝病科、肾病科);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(中医肝胆病学、中医肾病学);中医重点专科3个(肝病科、肾病科、针灸科),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3个(脾胃专科、内分泌专科、神志专科);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5个;省中医名科4个;省中医重点专科19个;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;市中医重点专科25个。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,是全国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,全国文明单位,全国示范中医医院;全国独立承担两个病种研究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;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;JCI学术型医学中心认证医院;“辅导类”的中医类医学中心创建单位;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。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、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、上海市文明单位“十五连冠”。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。医院坚持“名医、名科、名院、名药”的发展战略,走中医为主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,已成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,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中医医院、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。刘嘉湘教授、施杞教授荣膺第三届、第四届“国医大师”称号。 总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,上南路院区坐落于浦东新区上南路上钢二村45号,新建航头院区坐落于浦东新区航都路航三路。三院区占地面积共189.93亩,核定床位数1750张。年门急诊人次415万余,年出院患者6.3万余人次。目前拥有重点学科3个;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、中医区域医疗中心3个、临床重点专科6个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;上海市临床优势专科(专病)8个、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4个;国医大师2名、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54名、973计划科学家1名、中央“千人计划”1名、长江学者3名、岐黄科学家1名、岐黄学者3名、岐黄青年学者3名,上海市名中医46名、上海高校特聘教授(东方学者)3名、博士生导师78名;各级各类名老中医工作室51个。 医院始终秉承“质量,病人至上,继承创新,追求卓越”的医院使命和“严谨、仁爱、继承、创新”的医院精神(院训),坚持名医、名科、名院、名药的发展战略,建设成为世界中医医院。
广州固生堂三元里分院是固生堂中医分院之一,固生堂中医是怀揣着实践中医、推行中医梦想的一家中医连锁管理集团。我们希望中医成为人们的治病方式,让中医名家、学子、爱好者都能用中医、学中医、爱中医,为实现中医梦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固生堂中医集传统中医医疗、传统中医教学、中医推广等为一体,总部设在广州,拓展北京、广州、深圳、佛山、中山、无锡、南京、福州、上海、苏州、昆山、成都、宁波等区域,平台服务覆盖全国56个城市。 秉承“良心医、放心药”堂训,固生堂中医云集全国当地名老中医定期出诊,医德双馨的专家们发挥中医传统特色,运用推拿、艾灸、针灸,中药内服、外敷、外洗等各种疗法,全方位为民众提供正宗的中医服务。
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创建于2008年12月29日,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打磨厂街46号,医院原址为清康熙八年(公元1669年),时任清宫太医院高级医官的乐显扬开创的“同仁堂”药室。这里曾经是同仁堂创始人乐家在置办同仁堂大栅栏药店前的份产业,也是同仁堂兴起时“前店后厂”中的药厂,这里可以称之为同仁堂历史的发源地。医院于2009年成为北京市医保定点专科医院,2011年晋升为二级中医医院。 医院开设有内科、妇科、耳鼻喉科、肿瘤科、眼科、儿科、针灸科、推拿科、骨病科、皮肤科、治未病科、肛肠科和风湿科等多个临床专业科室。并设有专家门诊和贵宾门诊,诚聘包括全国名中医、首都国医名师、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北京市中医药传承“双百工程”指导老师、北京市名中医、东城区知名中医师等知名中医专家近百人。诊疗范围覆盖内、外、妇、儿、皮、肿瘤等多学科,除中药治疗外,还开展了多种特色诊疗服务,集针、药、刀(小针刀)、罐、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法为一体,疗效切实,受到患者的认可和信赖。 医院配备64排128层CT、1.5T磁共振机等大型医疗检查设备,并开展了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,眼科、耳鼻喉科检查及近两百项检验项目。 医院开设住院病房,并确立脑病专科和内分泌专科为院级重点专科,实现“前门诊、后病房”的专科化管理。 医院目前拥有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2个,中药调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,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“3+3”工程——名老中医工作室及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,东城区名中医工作室2个。这些工作室为医院培养了很多的中医中药人才。医院还为担任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的医生建立专家工作室,承续同仁堂传统,惠泽于人民大众。 医院充分发挥同仁堂的中药优势,以同仁堂地道药材、精制饮片、经典中成药为支撑,传播和弘扬同仁堂诚信质量文化,始终坚持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的同仁堂古训,与高水平中医专家一起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份“名医+名药”的双重保障。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将秉承“同修仁德,济世养生”的核心理念,热忱为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广大患者提供传统、优质、周到、温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。
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是安徽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,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康复、急救为一体。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,创办于1926年。1949年内迁至安徽怀远县,1952年迁至合肥市。1993年成为卫生部一批三级甲等医院。2011年进入国内较好医院80强排行榜。医院开放床位2582张,设临床科室41个,医技科室19个,临床教研室26个。年门诊量215余万人次,年住院病人10.6万人次,年手术4.1万台次,年教学工作量约1.7万学时,年接收实习生、进修医生1000余人。医院是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,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,1个临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硕士学位点覆盖所有的临床科室。拥有重点学科1个,临床重点专科7个,安徽省重点学科6个,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、重点发展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25个。拥有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,省部级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。医院拥有博士生导师51人,副高职称以上专家660余人,博士和在读博士200余人,硕士380余人,享受特殊津贴120人,担任省级以上医学学术团体负责人60多人,有7人入选全国"百千万人才工程",6人被人事部、卫生部授予“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”,省厅以上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、骨干教师100余人,人才实力位居安徽省医疗机构靠前。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(简称华西医院)始建于1892年,是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中心、比较有名的高等医学学府,也是国内较好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内基地,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先进行列。医院学科综合实力强大,临床医学ESI排名处于国内外行列(全球前1‰)。在教育部2017年一级学科评估中,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排名A-,中西医结合医学均排名B+;现有教育部重点学科9个,重点培育学科2个;有国内临床重点专科34个,数量名列全国医院一家靠前的。在国内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二,等级A++。在复旦大学国内较佳专科声誉和较佳医院排行榜上,连续12年名列全国第二,其中12个专科前三、20个前五、30个前十。人才方面,有两院院士1人、CJ学者14人、教学名师4人、杰青18人、高级职称1404人、研究生导师940人。医疗方面,医疗院区占地577余亩,业务用房约58万平方米,直属2个医疗院区,编制床位4300张,有48个临床科室、9个医技科室;设专科、专病门诊200余种,开展58个疑难多学科联合门诊、27个罕见病专科门诊、30个住院MDT;收治疑难复杂病种患者比例在80以上,出院患者病例组合系数(CMI)1.48,排名全国第三;全院微创手术占比超过20,四级手术占比40.22,每年四级手术总量位列全国第二;2021年门、急诊量775万人次,出院病人28.3万人次,手术19.6万台次,平均住院日6.80天;在成人活体肝脏移植、肺癌外科和微创治疗、心脏介入治疗、脑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、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、胃肠微创手术、临床麻醉、功能磁共振、核医学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靠前水平。